①指气血虚弱不足。《素问·脉要精微论》:“(脉)细则气少。”②即少气或短气,指呼吸无力而浅表、急促的症状,病人自感气的交换不足。由气虚所致。治宜补益肺气,或健脾益气。
六郁之一。《丹溪心法》卷三:“血郁者,四肢无力,能食便红,脉沉。”因暴怒、挫闪、劳役过度,饥饱不调等所致。《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盛怒叫呼,挫闪,饥饱劳役,致胸胁间常如针刺痛,或能食,小便淋,大
①见《四川中药志》。为水八角之别名。②见《四川中药志》。为草血竭之别名。③见《分类草药性》。为红白二丸之别名。各详该条。
【生卒】:1190~1257【介绍】:金代文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1217~1222年(兴定)间进士,曾任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职。晚年从事著作,长于诗文。家藏医书甚多,集亲自应
《症因脉治》卷三方。木通、陈皮、苏梗、甘草。加生姜、大枣,水煎服。治胁肋刺痛膨胀。
证名。指筋脉拘急,肌肉有沉重、麻木感觉。《素问·至真要大论》:“筋肉拘苛。”王冰注:“拘,急也;苛,重也。”《类经·运气类》:“筋肉得寒则为急为痹,故筋急肉苛。”
即膀胱。详该条。
书名。2卷。明·董玹纂定,胡正心参补。前有伤寒约论,次述六经病证,并分述伤寒诸症以及与伤寒有关的症候、病证66则,末附治疗方剂102首及备用效方19首。
练功方法名。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两手叉腰或一手扶台(或椅),交替提腿作踏步运动。适用于治疗膝、踝部疾患。
【介绍】:明代官吏兼医家。字志大。河南人。成化壬辰(1472年)进士,曾任山西吏部尚书等官职。通医学,将宋代陈直的《安老书》、元代邹铉的《寿亲养老新书》、明代娄子贞的《恤幼集》等书改名合刊成《安老怀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