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蠹疽。见该条。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阴阳学说在治疗上运用的方法之一。①“阳胜则阴病”,阳热盛的病证,耗损了阴津,治宜甘寒生津,保存津液;又如温病后期,肝肾阴伤,身热面赤,口干舌燥,甚则齿黑唇裂,手足心热,脉虚
见《岭南草药志》。为巴豆树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纳支法条。
人体部位名。指腓肠肌部,俗称小腿肚。《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上踹内。”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朝天罐之别名,详该条。
见《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为白花夏枯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江西民间草药》。为算盘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产后病痉,详该条。
即二圣救苦丸,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