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医学入门》卷五:“软痹者,乃膏粱火乘肝肾,以致血气涩,则痹厥不仁,虚则软缓无力,或麻木不举,三妙丸,搜风顺气丸。然肾主骨,虚则骨软,阳虚附虎四斤丸,阴虚虎潜丸、肾气丸。脚软筋痛者,大补阴丸去地
病名。指疔之一。出《疡医准绳》卷二:“指疔生手指骨节间。”证治见指疔条。
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①有预防疾病的含意。《素问·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并提出一些内服药预防疫病的方法。②有早期治疗的意义。“上工救其萌芽。”如见头目眩晕、大拇指和次指麻木、
病名。帝钟,悬雍垂之别名。系指悬雍垂红肿疼痛或腐溃。《杂病源流》卷二十四:“悬雍谓之帝钟,其肿而垂下,有长数寸者,名帝钟风。”即帝中风。参见该条。
病名。清·何梦瑶《妇科辑要》:“子宫脱出又名子肠不收。”详子宫脱垂条。
经穴名。代号DU2。出《素问·缪刺论》。别名背鲜、髓空、腰户,腰柱,髓俞。属督脉。位于骶部,第四骶椎下,当骶管裂孔中。布有尾骨神经分支和骶中动、静脉分支。主治腰脊痛,便血,泄泻,痔疮,月经不调,癫痫,
阴分之邪,出于阳分。指深伏内脏的病邪,损伤脏真,而反映于外在的脉象及精神的变化。《素问·宣明五气篇》:“五邪所见:春得秋脉,夏得冬脉,长夏得春脉,秋得夏脉,冬得长夏脉,名曰阴出之阳,病善怒不治。”张志
出《世医得效方》。即初生拭口。详该条。
病证名。《竹林女科证治》:“经来如屋漏水,头昏目眩,小腹作痛,更兼白带,咽中臭如鱼腥,恶心吐逆,此血虚有热也。先用理经四物汤(四物汤加白术、柴胡、香附、延胡索、三棱、黄芩),次用内补当归丸。”
病名。见《喉科杓指》卷三。多由气郁痰凝,复感风热而发。症见喉间肿起,形如赤珠,色紫或白,饮食吞咽受碍。《焦氏喉科枕秘》:“此症因气郁,及时风热而起喉间,形如赤珠,或紫或白,犯之即痛,日久则嗌气。”治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