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出《本草拾遗》。为酸模之别名。②见《内蒙古中草药》。为獐牙菜之别名。各详该条。
【介绍】:参见孙一奎条。
病名。《疡科心得集》卷上、附王步三先生烂喉丹痧论:“金匮有阳毒之纹,叔和作温毒之说,其证形与今之名丹痧烂喉者极合。”即烂喉丹痧。详该条。
见《医学入门》卷六。知母、贝母各一两,巴豆霜十粒。为末,每服一钱,生姜三片,临卧细嚼,白水送下。治新久咳嗽,兼治痰喘。
证名。指颈项强急而上仰。《素问·脉解篇》:“强上引背者,阳气大上而争,故强上也。”可见于热病、痉、厥等病证。
【介绍】:南北朝时期人。曾于562年携《明堂图》和药书等到日本,对中日医学交流起了促进作用。
病名。《外科大成》卷二:“串臀漏……若皮硬色黑,必内有重管。”复杂性肛漏的一种。
见明·范洪《滇南本草图说》。即地不容之别名,详该条。
即腧穴。《素问·气穴论》:“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见腧穴条。
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