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咽部作痛,多由邪火上盛所致。《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嗌痛,不可内食。”《赤水玄珠·咽喉门》:“嗌即咽之低处也。”又“盖病喉痹者,必兼咽嗌痛,病咽嗌痛不能兼喉痹也。”
病名。即指胸痹。见《症因脉治》卷三。详胸痹条。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龙骨之处方名,详该条。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六方。栝蒌仁、炒牛蒡子、天花粉、黄芩、栀子、连翘、皂角刺、金银花、甘草、陈皮各一钱,青皮、柴胡各五分。水煎,入煮酒一杯和匀,食远服。治乳痈,红肿热痛,寒热往来者。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寒邪能伤人形体。因寒为阴邪,其性凝滞,收缩。外感寒邪,阳气不得宣泄,则出现头痛、恶寒、无汗、肢体疼痛,脉浮紧;寒邪客于筋脉肌肉,使络脉急引,气血受阻,痉挛疼痛,或麻痹胀痛等
参见许氏幼科七种条。
证名。见《内经吴注》卷二十。同心下否痛,详该条。
病证名。指齿龈出血。《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阳明脉虚,风挟热乘虚入于齿断,搏于血,故血出也。”即齿衄。详该条。
温病学著作。3卷。清·叶天士等撰,宋兆淇辑注。初刊于1878年。宋氏鉴于江南地区温热湿热病居多,因取叶天士《温证论治》,薛生白《湿热条辨》及薛公望《伤寒直解辨证歌》三书加以辑注。其中《温证论治》、《湿
【介绍】:见陈沂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