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十七世纪【介绍】:明代眼科学家。字允科。江苏人。祖传眼科三十余年,采集有关文献,结合家传及个人临证经验,撰成《审视瑶函》一书,于1644年刊行,对眼科疾患的诊治,记述较详,是当时具有总结性的
指脊柱附近的部位。古人认为,其位置既不在表,亦不在里,属半表半里,为温疫之邪所居留之处。《温疫论》上卷:“邪从口鼻而入,则其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夹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
四诊之一。包括脉诊和按诊,医者运用手和指端的感觉,对病人体表某些部位进行触摸按压的检查方法。检查内容,如脉象的变化,胸腹的痞块,皮肤的肿胀,手足的温凉,疼痛的部位等。把所得材料与其它三诊互相参照,从而
病证名。风寒外束喘的简称。《东医宝鉴》卷五:“风寒喘,寻常感冒,风寒内郁,肺胀逆而为喘。”可选用金沸草散、麻黄散、加味三拗汤等方。详风寒外束喘条。
小儿乳哺法。《幼科类萃·乳哺论》:“初生芽儿,藉乳为命,乳哺之法,不可不慎。”乳母以乳哺儿,要捉去宿乳。《备急千金要方》:夏不去热乳,令儿呕逆;冬不去寒乳,令儿咳痢。《儒门事亲·过爱小儿反害小儿说》:
眼的部位名。见《证治准绳·杂病》。乌珠属肝。即黑睛。详该条。
病名。《伤寒论》六经病之一。太阳病包括经证和腑证。多由外感风寒所致。经病包括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腑病包括太阳蓄水证和太阳蓄血证。《尚论篇》卷一:“太阳病之总脉总证,统中风伤寒为言也。太阳,膀胱经,乃六
出《金匮要略·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厥,指气逆失调,因阳气偏胜,阴分不能维系而孤阳上越。如高血压的肝阳上亢证,表现为面赤、汗出、烦躁、易怒,舌红,脉弦,甚至昏仆、肢冷等。
病名。见《证治准绳·喘》。指外感病邪,胃热上壅的气喘。《赤水玄珠·喘门》:“胃喘则身热而烦。经云,胃为气逆。又云,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入六腑则身热不得卧,上为喘呼。又云,阳明厥则喘而
病名。即皮肤裂口。出《外科启玄》卷九。因肌热骤被寒冷风燥所逼,致血脉阻滞,肤失濡养而成;并与经常磨擦、压力、浸渍等有关。多发于手掌,手指尖或足跟、足底两侧等处。患处皮肤枯燥,增厚发硬,并有长短深浅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