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骨
见率谷条。
见率谷条。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杂病》。《审视瑶函》:“此症生于风轮,从上边而下,不论厚薄,但在外色白者方是。若红赤及变症,非本病也。……因其自上而下,如帘垂下,故得其名。”参见赤膜下垂条。
病证名。出《幼幼集成》。指伤暑疟痢等,迁延时日,抑遏邪气而致搐者。详搐条。
①《备急千金要方》卷四方。大黄、牛膝各五两,代赭石一两,朴硝、牡丹皮、甘草、紫菀各三两,虻虫、水蛭、桃仁、干姜、细辛、芒硝各二两,麻仁五合。水煎去渣,纳朴硝,分五次服,五更为首,去一炊顷再服,自后将息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四。即滞热丹毒。见该条。
病证名。指翳膜之色红赤者。《审视瑶函》卷三:“大抵红障凹凸,怕如血积肉堆。”参见膜条。
裘庆元辑。刊于1916年。四集,11种。包括《研经言》(清·莫枚士撰)、《周氏易简方集验方》(清·周璟辑)、《周氏集验方续编》(清·周璟撰)、《罗谦甫治验案》、《吴鞠通先生医案》、《惜分阴轩医案》(周
《素问》篇名。本篇主要讨论真气与邪气的离合,说明在针刺时应掌握邪气初至真邪未合的时机,而及早治疗,故名。文中还介绍了针刺的宜忌和操作方法,强调刺法必须结合天、地、四时、五行、三部九候,全面审察。
见《福建民间草药》。即莲生桂子花,详该条。
详清心条。
重,重叠,积累,亦作极。谓阴气积累过甚,必然向对立的阳气方面转化。《内经》对发病和病理变化规律的这一认识,有朴素的辩证法的内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