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疥疮

疥疮

病名。是一种传染性瘙痒性皮肤病。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五。多因风、湿、热邪郁于皮肤,接触传染而成。《诸病源候论》卷五十:“疥疮多生于足指间,染渐生至于身体,痒有脓汁……其疮里有细虫,甚难见。”已分辨出疥虫为其病源体。本病以手指缝最为多见,亦常见于腋下、肘窝、脐周围、腹股沟、臀腿等处,甚则遍及全身。呈粟米样的丘疹和水泡,剧烈瘙痒,夜间尤甚。体表常见有抓痕和结痂;如因搔抓破皮引起继发感染化脓者,则称脓窝疥。治疗以外治为主。先以花椒9克,地肤子30克煎汤熏洗,再选用蛇床子散臭灵丹一扫光硫黄软膏等外搽。建国后,由于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卫生条件改善,本病已少见。

猜你喜欢

  • 热秘

    病名。见《圣济总录·大小便门》。由于热结大肠所致。又名阳结。《万病回春·大便闭》:“身热烦渴,大便不通者,是热闭也。”《证治要诀·大便秘》:“热秘,面赤身热,肠胃胀闷,时欲得冷,或口舌生疮,此由大肠热

  • 丁泽周

    【生卒】:1864~1924【介绍】:清末至民国时期医家。字甘仁,江苏武进孟河人。曾在上海等地创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女子中医专门学校等,培养中医人材。民国时期上海等地有不少著名中医,曾随从丁氏学医。还

  • 表热

    表证类型之一。指感受风热阳邪,出现以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舌苔薄白或微黄略干,或舌尖红,脉浮数为特征的症状。

  • 杨桃

    见《生草药性备要》。即阳桃,详该条。

  • 消渴

    病名。出《素问·奇病论》。亦作痟渴。①泛指具有多饮,多食,多尿症状的疾病。分上消,中消,下消三种。《证治汇补·消渴章》:“上消者,心也。多饮少食,大便如常,溺多而频。中消者,脾也。善渴善饥,能食而瘦,

  • 杨大均

    【生卒】:十二世纪【介绍】:北宋医家,蔡州(今河南汝南)人。精通医学,据称能默诵《素问》、《本草》、《千金方》等,为人治病不受酬谢。宣和年间(1119~1125年)道教盛行,隐居山中为道士。

  • 宋毅叔

    【介绍】:见宋道方条。

  • 缺盆草

    出《经验良方》。为莼之别名。详该条。

  • 抢食风

    病名。《奇效良方》卷六十一:“抢食风,又名飞丝毒,口中或食腥鲙之恶物,发泡者。”即呛食喉风。详该条。

  • 五液之一。又称口津。与唾合称涎唾或唾液。具有滑润口腔和帮助消化的作用。涎为脾液。《素问·宣明五气》:“脾为涎。”脾胃正常则津足,口中和,不燥不渴,食而知味。脾胃虚寒则冷涎上涌,口淡泛恶;胃火炽盛则涎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