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疫毒痢

疫毒痢

病名。指痢疾之传染性强而病情危重者。见宋《史载之指南方》。亦称“疫痢”、“时疫痢”。《肘后备急方·治伤寒时气温病方》已有“天行毒病,挟热腹痛,下痢,升麻甘草黄连当归、芍药、桂心黄柏各半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服之当良”的记载。多由疫毒流行,互相染易,壅滞肠道,燔灼气血所致。主要症候为发病急骤,高热呕吐烦躁口渴,腹痛剧烈,后重特甚,痢下脓血,多为紫红色或血水状,便次频多,甚至昏迷痉厥。儿童每于未痢之前,即呈昏迷、抽搐,甚或肢冷、喘促,脉微欲绝等危象。治法以清除肠积,凉血解毒开窍解痉为主。可用白头翁汤槟榔顺气丸当归银花汤犀角地黄汤紫雪丹等方。本病类似中毒性痢疾,及痢疾伴有严重脱水,电介质紊乱的重症患者。宜中西医结合进行抢救。参见疫痢条。

猜你喜欢

  • 纪开泰

    【介绍】:清医家。字来西。山东宁阳人。雍正(1723~1735)间监生。传家学,研《内经》,遍读仲景以后诸家方书。治病必洞察标本阴阳之故,凡有心得必一一记录,撰《医学箕裘集》24卷。卒年约八十。次子体

  • 肾虚泄

    病名。《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五味子散治五更天明溏泄一次,名肾虚泄。”详肾泄、肾虚五更泄泻条。

  • ①小沟渠。不断有水流动的地方。《灵枢·营卫生会》:“下焦如渎。”②皮肤肌肉枯槁无泽的状态。《灵枢·根结》:“渎者,皮肉宛膲而弱也。”

  • 清胃降逆

    治疗胃热呃逆的方法。临床用于因胃热而引起呃逆的证候。常用《温病条辨》新制橘皮竹茹汤。

  • 阴胜而痛内障

    证名。指眼珠从午后至午夜作痛的证候。《眼科纂要》卷五:“午后痛(自午)至亥(交子)始能停,此须补火回阳,后服柳红丸”。参见目痛条。

  • 滋肾明目汤

    《增补万病回春》卷五方。当归、川芎、白芍药、生地黄、熟地黄各二份,桔梗、人参、栀子、黄连、白芷、蔓荆子、菊花、甘草各一份。为粗末,加细茶一撮,灯心一团,水煎,食后服。治劳神肾虚,血少眼痛。若热甚加龙胆

  • 内伤呕吐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呕吐论》。指脾胃虚弱,或邪滞脾胃所致的呕吐。如胃寒呕吐、胃热呕吐、痰饮呕吐、食积呕吐等。详各该条。

  • 老鸦眼睛藤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乌蔹莓之别名,详该条。

  • 天盖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缺盆,见该条。

  • 湿厥头痛

    病证名。指湿浊上蒙,清阳不升而致的头痛。《东医宝鉴·外形篇》:“湿厥头痛,冒雨伤湿,头重眩痛,阴雨则甚。”由湿浊上壅所致。证见头痛眩晕,头重身重,阴雨时病情加剧,苔白腻,脉濡滑等。治宜温阳化湿为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