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疮疡内消法

疮疡内消法

疮疡治法中“消、托、补”三大法则之一。见《外科精义》卷上。凡疮疡初起尚未成脓,用内服药促其消散,为疮疡内消法。根据肿疡发生的病因和证情等辨证施治,如表邪未解者以解表为主;热毒炽盛者以清热为主;里实者配以疏利通里气滞行气血瘀者活血消肿;寒邪凝结者以温散为主。详见疮疡解表法疮疡清热法、疮疡通里法、疮疡行气法疮疡和营法疮疡温通法等条。

猜你喜欢

  • 实按灸

    艾条灸之一种。将艾条(通常用药艾条)燃着端,隔布或棉纸数层,紧按在穴位上施灸,使热气透入皮肉,待火灭热减后,再重新点火按灸,每穴可按灸几次至几十次。常用于风湿痹症。古代的太乙神针、雷火针灸法属此范畴。

  • 芦柴根

    见《南京民间药草》。即芦根,详该条。

  • 痢症三字诀

    书名。1卷。清·唐容川撰于1884年。唐氏以三言韵语夹注文的形式论述痢疾,包括病理、辨证及治法、方剂等,内容简明,切于实用。又一种版本附张骥补撰的《痢症三字诀歌括》,以七言歌诀介绍治痢常用方剂17首,

  • 德西·桑吉嘉措

    【生卒】:1653~1705【介绍】:五世达赖的摄政王。精通天文、历算、医学。创办“药王山医学刊众寺”,培养了大批藏医学家。著述甚广,《藏医学史》及《蓝琉璃》是其主要代表作。并亲自校阅《扎汤版四部医典

  • 摘星换斗

    练功方法之一。出《易筋经》。一手握空拳置于腰后,另一手高举过顶,掌面下覆,曲肘钩掌,目注掌心,舌舐上腭,鼻调匀。《易筋经》:“鼻息调匀,用力收回,左右同之。”

  • 胎病惊热

    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五十九。指婴儿惊热内蓄,精神不爽,面色虚白,初则温温有热,其后颊赤多惊,物动则恐,声响即悸的证候。

  • 惊风结核

    病证名。即小儿既患结核而兼慢惊风的证候《保婴撮要》小儿“惊风结核,属肝胆二经相火用事。木旺生风热,同化其病,抽掣扰动,此乃风热血燥而然耳。”盖风动则肝火亢盛,火亢则血内消,血不能养筋,故筋挛结核如贯珠

  • 冷心痛

    病证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指因寒所致的心痛。症见心痛绵绵不休,喜暖喜按,肢冷,溺清不渴,脉迟微细。治宜温化为主。《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外受寒,当温散;内受寒,当温利;久则寒必郁,当疏解

  • 阴阳失调

    亦称阴阳偏胜。病机的概括。人体内外、表里、上下各部分间,以及物质与机能之间,必须经常保持相对的阴阳协调关系,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这是健康的表现。疾病的发生及其病理过程,正是各种原因引致体内阴阳失却

  • 《内经》十二脉之一。同紧脉。《诊家正眼》:“曰急者,紧之别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