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中医的古典著作。①《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汉以前的医书七部共216卷,称为医经,即《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和《旁篇》。②后世有称《黄帝内经
【介绍】:见邓苑条。
证名。指手心、足心有发热感觉。见《丹溪心法·发热》。多由阴虚而生内热,或火热内郁等所致。参手心热、掌中热、足下热、五心烦热条。
即《针灸大成》所称的平补平泻。见该条。
出《脉经》。指月经,详该条。
由劳神过度或久病、热病耗伤心阴所致。又称心血虚。症见心悸,心烦,失眠,易惊,健忘等;甚则可见盗汗,低热,五心烦热,口干等症;舌红少津,脉细数或促。治宜养心安神。
《张氏医通》卷十三方。当归尾一钱五分,五灵脂、官桂、乌药、炙甘草、木香各六分,川芎一钱二分,半夏、煨莪术各八分,紫苏三分,炒砂仁一钱,生姜五片。水煎服。治血胀,小便多,大便溏黑光亮。
指女子先天性生理缺陷而无生育能力的五种病证。《广嗣纪要·择配篇》:“五种不宜:一曰螺,阴户外纹如螺蛳样、旋入内;二曰文,阴户小如筋头大,只可通,难交合,名曰石女;三曰鼓花头,绷急似无孔;四曰角花头,尖
古刺法名。《灵枢·经筋》:“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劫为快之意,指于痛处取穴,用火针速刺即出的刺法。
《痧胀玉衡》卷下方。又名二十九号升象方。苏木二两,白蒺藜、红花、玄胡索、桃仁各一两,独活三钱,五灵脂七钱,降香、姜黄、赤芍药各六钱,大黄五钱,乌药、三棱、莪术、陈皮、青皮、皂角刺、香附(酒炒)各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