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痘疔

痘疔

病证名。出明·徐春甫《痘疹泄秘》。长于痘疮内的疔,其色紫黑,疔形坚实,随痘而出,多先见疔而后见痘形,生长较快。为热毒积于肌肉间,随痘而出所致。

猜你喜欢

  • 脉色合参

    切脉与望色须互相参合印证,以明病情。《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色脉形肉不得相失也,……色青者,其脉弦也;赤者,其脉钩也;黄者,其脉代也;白者,其脉毛;黑者,其脉石。见其色不得其脉,反得其相胜之脉,则死

  • 小颠茄子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天仙子之别名,详该条。

  • 樗(chū 初)叶

    出《本草纲目》。又名樗木叶。为苦木科植物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Mill.)Swingle的叶。苦,温,有小毒。煎水洗疮疥,风疽。本品含异槲皮素。

  • 间甚

    出《素问·标本病传论》:“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缓也;甚,急重。间甚指病势缓急。

  • 肾气不固

    又称下元不固。指肾气虚而表现为肾不藏精、封藏失司的病证。症见遗精、滑精、早泄或夜尿频多,遗尿,小便失禁等。治以固肾涩精为主。

  • 东垣神秘汤

    见《赤水玄珠》卷七。即神秘汤第二方,见神秘汤条。

  • 唾血

    证名。①指痰中带血。《素问·咳论》:“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详咳血、嗽血、咯血等条。②指血随唾液而出。多因脾不统血,肝不藏血,或肾水不足,阴虚火旺所致。脾不统血者,伴见心悸怔忡,睡卧不安

  • 吴樽(zūn 尊)

    【介绍】:见吴尚先条。

  • 经来成块如葱白色

    病证名。《叶氏女科证治》:“经来成块如葱白色,或如死猪血黑色,头昏目暗,口唇麻木,此虚冷也,药忌寒凉,急服内补当归丸(方见经来成块条)。”

  • 十号节象方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宝花散,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