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痢证汇参

痢证汇参

书名。10卷。清·吴道源纂辑。刊于1773年。吴氏鉴于1768年疫痢流行,因误于调治而死者颇多,遂广选前人有关痢疾的论述和治疗经验,分门别类编撰而成。卷1诸贤总论,并辑录《临证指南》中痢疾治案;卷2~4论述外感痢、内伤痢、噤口痢休息痢、疫痢等多种痢证和一些痢疾兼夹的病证;卷5~7介绍胎前及产后痢、小儿诸痢;卷8~10列痢证主治诸方。内容较丰富,是一部研究痢疾的临床专著。

猜你喜欢

  • 名医类案

    书名。12卷。明·江瓘编辑,其子应宿增补。成书于1552年。后经清乾隆年间魏之琇等重校,即今流通本。全书集录明以前历代名医治案,按病证分类编纂。分205门,包括急慢性传染病及其他内科杂病,外、妇、儿科

  • 脱疽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四。又名脱痈、脱骨疽、脱骨疔、敦痈、甲疽、蛀节疔、蜣螂蛀。本病多发于足趾,溃久则趾自落、故名脱疽。多因过食厚味,以致郁火毒邪蕴于脏腑,加之肾阴亏损,不能制火而发;或因外感寒湿

  • 有毛老鸦嘴

    见《广西中草药》。为古羊藤之别名,详该条。

  • 汤民望

    【介绍】:南宋医家。东阳(今浙江东阳)人。精小儿方脉,为人治病,不分贫富。撰有《婴孩妙诀》2卷。

  • 穿牙疔

    病名。系指牙根龈肉肿起,色紫,疼痛者。多由阳明胃火炽盛,或太阳经湿热熏蒸而成。症见牙根龈肉肿起,色紫疼痛,甚则色黑臭腐,溃腐较深则齿牙动摇。《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穿牙疔先二日牙痛,发寒热,后痛不

  • 还精补脑

    养生术语。古人认为,房中术的要点在于保精,保精才能保神,即补脑。《抱朴子内篇·释滞》:“房中之法十余家,或以补救伤损,或以功治众病,或以采阴益阳,或以增年延寿。其大要在于还精补脑之一事耳。”

  • 病涎

    六涎之一。指寒邪热毒损伤脏腑,其气结涩凝滞而成。因涎与滞气相交,多发为疼痛。

  • 阴虚发疟

    病证名。《医钞类编》卷八:“阴虚发疟……发时其寒如冰,其热如烙,面赤如脂,渴欲饮水,热退则不渴,以六味地黄汤加柴胡、白芍、肉桂。”参见虚疟条。

  • 小眉刀

    用钢质制成的小刀,柄长1~2寸,刀口倾斜如眉,故名。专用于割治放血。

  • 承浆痈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颏痈。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