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痰哮

痰哮

病名。指痰浊壅盛所致的哮吼。见《证治汇补·哮病》。该书论:“哮虽肺病,而肺金脾土为母,故肺中之浊痰亦以脾中之湿热为母,俾脾气溷浊,则上输浊液尽变稠痰,肺家安能清净?所以清脾之法尤要于清肺也。”《临证指南医案·哮》:“痰哮……大概以温通肺脏、下摄肾真为主,久发中虚,又必补益中气,其辛散苦寒豁痰破气之剂,在所不用。此可谓治病必求其本者矣。”治当清金化痰或温通肺脏,培脾摄肾为主。如苏沉九宝汤、清金丸五虎汤小青龙汤六君子汤、参蛤散等方。参见哮证哮喘条。

猜你喜欢

  • 小儿诸吐

    小儿各种呕吐病证的总称,历代医家分类不一:①《活幼心书》诸吐有冷吐、热吐、积吐、伤风嗽吐、伤乳吐。②《幼科全书》:有物无声曰吐,有声无物曰呕,有声有物曰呕吐。其证有三:有寒、有热、有食积伤。③《幼科类

  • 物伤睛突

    病名。见茹十眉《五官病》。外伤致眼眶骨骨折或眼珠周围的筋肉损伤后,因挤压或血瘀肿胀,迫使眼珠向前突出,转动失灵,甚者可致目系断裂,眼珠脱出眶外。证见头眼剧烈胀痛,环睛皮色青紫或可见裂口,肿胀溢血等。目

  • 瘙疳

    病证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九。又名臊疳。指下疳痛而兼痒,溃而不深,形如剥皮烂杏。即疳疮的一种。

  • 心疸

    病名。①九疸之一。《外台秘要》卷四:“心癉,烦心,心中热,葛根主之。”②《辨证奇闻》:“心疸之症,烦渴引饮,一饮水即停于心之下。时作水声,胸前时多汗出,皮肤尽黄惟两目独白、人以为黄疸也,谁知是心中虚热

  • 阳跷脉

    奇经八脉之一。出《灵枢·寒热病》。其循行路线,据《难经·二十八难》载:“阳跷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本脉自足跟外侧的申脉穴起始,经外踝上行腓骨后缘,沿股部外侧,经髋、胁,至肩膊外侧,沿颈

  • 小儿骨蒸

    病证名,出《圣济总录·小儿门》,为疳劳的证候。《世医得效方》:疳劳“咳喘不定,虚汗骨蒸,渴而复泄,乳食迟进。”《婴童百问·疳伤、疳劳》:“盗汗骨蒸,嗽喘枯悴。”《证治准绳》集之八:疳劳“即疳热而骨蒸,

  • 晚嫁难产

    病名。清·汪嘉谟《胎产辑萃》:“三十后适人者,谓之晚嫁。盖少嫁则筋骨软,故产门易开;晚嫁则筋骨坚强,所以难产。”临月可服苧麻根饮(苧根、人参、陈皮、生地、炙草、乌梅肉,水煎服)。

  • 小颠茄

    ①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丁茄之别名。②出《生草药性备要》,为金扣钮之别名。各详该条。

  • 混元母

    即胞衣。详该条。

  • 泻白-物汤

    见《症因脉治》卷二。即黄芩泻白散,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