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痰核

痰核

病名。①指体表的局限性包块。见《医学入门》卷六。多因脾弱不运,湿痰流聚而成。症为皮内生核、多少不等,无红无热,不痛不硬,推之可移,多发于颈项、下颏、四肢及背部。生于身体上部者多挟风热;生于下部者多挟湿热。治宜清痰和气,用开郁清痰丸。②即瘰疬。明《慎斋遗书》卷九:“痰核,即瘰疬也,少阳经郁火所结。”参见瘰疬条。③舌疾之一。见《医宗金鉴》卷六十六。多由心脾二经痰火邪热上炎所致。症见舌上生核,舌体活动不灵,强硬而痛。《喉风论》卷中:“痰核者,痰涎注于心包,郁热上壅,舌上生核,强硬而痛也。”治宜清热化痰。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或以三棱针刺破出血,吹冰硼散

猜你喜欢

  • 右阴疮

    病名。见《喉科指掌》卷四。详左阴疮条。

  • 三焦手少阳经病证

    指手少阳三焦经经气异常所致的病症。《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是动则病耳聋浑浑焞焞,嗌肿,喉痹。是主气所生病者,汗出,目锐眦痛,颊痛,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为此诸病,盛则

  • 杨梅结毒

    病名。是指梅毒晚期出现的皮肤及脏腑病症。见《霉疮秘录》。又名杨梅痈漏,由梅疮毒邪侵入四肢骨骸关窍之中,走窜经络而成。初起筋骨疼痛,随处结肿,皮色如常,溃烂时色呈紫黑,腐臭不堪;甚者可致脑顶塌陷、鼻崩、

  • 脾实热

    证候名。指脾为热邪困阻的实证。《千金要方》:“右手关上脉阴实者,足太阴经也。病苦足寒胫热,腹胀满,烦扰,不得卧,名曰脾实热也。”

  • 黄色比吉经函

    藏医书。比吉·赞巴希拉著于八世纪中叶。全书以论述人体解剖测量、脉诊的技术为主,兼论多种疾病的治疗方法。此书著成后,由作者献给藏王赤松德赞,改名为《佑王长寿经》,珍藏于王宫内,已佚。

  • 气绝

    古病名。指十二经脏气衰竭败绝的疾患。《难经·二十四难》:“手足三阴三阳气已绝,何以为候,可知其吉凶不?……三阴气俱绝者,则目眩转目瞑,目瞑者,为失志,失志者则志先死,死即目瞑也。六阳气俱绝者,则阴与阳

  • 青龙疽

    病名。出《疡医大全》卷二十二。即中搭手。见该条。

  • 张怀瓘

    【介绍】:唐代人。撰有《药石论》一卷。

  • 揣摩有得集

    方书。不分卷。清张朝震(东川)撰。刊于1888年。分小儿科、女科、男科杂症三门,收录验方96首,颇多个人临证心得。现存初刻本,建国后有排印本。

  • 新定吴茱萸汤

    《金匮翼》卷六方。人参一钱,炮吴茱萸三分,黄连六分,茯苓二钱,半夏一钱半,木瓜七分。加生姜,水煎服。治胃脘痛不能食,食则呕,其脉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