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百晬(zui 醉)内嗽

百晬(zui 醉)内嗽

病名。出《幼科发挥》。又名百日内嗽、乳嗽胎嗽。指婴儿出生百日内出现的气憋、痰嗽。主要是由于外感风寒湿热之邪,郁于肺卫,聚液成痰,痰热阻肺肺失肃降气机逆乱所致。临床以发病急,变化快,由肺累及心肝,虚实互见,发热、气粗痰盛、呕吐烦躁、呛奶,呼吸迫促等为特征。类似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一般轻证以清热宣肺,豁痰为治,用麻杏石甘汤合泻白散银花连翘;重症者喘憋加重,口围发绀,宜解毒,平喘,化痰,用射干麻黄汤加减;高热惊厥,用羚角钩藤汤紫雪丹心阳不振,宜参附汤人参四逆汤化裁为治。必要时可用中西医两法结合治疗。

猜你喜欢

  • 内景图解

    见顾氏医镜条。

  • 耳中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耳中穴,在耳门孔上横梁是,针灸之,治马黄黄疸,寒暑疫毒等病。”《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定位在耳轮脚之中点处。直刺0.1~0.2寸。

  • 产后发热

    病证名。见《医学纲目》。指分娩后,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常见的有外感、血虚、血瘀、食滞、感染邪毒等。外感多因气血骤虚,卫外不固,外邪乘虚袭入,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肢体疼痛,无汗或咳嗽流涕,治宜养血祛风

  • 鹄壳

    见《本草纲目》。为橙子之别名,详该条。

  • 齿本

    解剖名。指齿根,实为牙颈。《难经》五十八难:“汗注不休,齿本槁痛。”

  • 痰涎血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咯血》。指痰唾涎中带有血丝、血点。《杂病源流犀烛·诸血源流》:“痰涎血者,脾家畜热所致,宜加味逍遥散,清肺汤;而痰唾中带有红丝红点,病尤为甚,其条分缕判,则有由六经之火者,宜山栀

  • 鬼臾区

    一作鬼容区,又叫大鸿,上古时代医家。相传为黄帝之臣,据《内经·天元纪大论》载,鬼臾区与黄帝论五行等有关医学的内容,实是后人穿凿附会之说。

  • 侧水

    指妇女妊娠期间阴道所流出白而稠的液体。清·崔秉铣《妇科宗主》:“妇人有孕,或因气怒,或取重物,偶来白色水,稠者,非胞破之水,名曰侧水。”

  • 孟介石

    【介绍】:见孟河条。

  • 紫外线穴位照射疗法

    用紫外线照射穴位的治疗方法。用白布方巾一块,中剪一孔,以孔对穴,用紫外线发生器进行照射。照射量成人以2个生物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5~6个生物剂量。小儿采用该灯的平均生物剂量。可以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