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泻之古称。出《素问·气交变大论》。又称注泄、注下。以其泄下如水注,故名。详水泻条。
即犀黄丸,见该条。
即连朴饮,见该条。
见清·翟良《痘科类编释意》。即痘痂。详该条。
病名。即涌泉疽。见该条。
出《中藏经》。即马脾风。详该条。
见《贵州草药》。为大肺筋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天仙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分类草药性》。为胡颓子根之别名,详该条。
又称元阴、真阴、肾水、真水。与肾阳相对而言。指本脏的阴液(包括肾脏所藏之精),与肾阳依附为用,是肾阳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阴不足,肾阳就会亢奋,甚则相火妄动;相火妄动反过来也灼耗肾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