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瓜
见《中医杂志》,(12):812,1958。为桃南瓜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医杂志》,(12):812,1958。为桃南瓜之别名。详该条。
痧证之一。《痧胀玉衡·闷痧》:“痧毒冲心,发晕闷倒地,一似中暑、中风,人不知觉,即时而毙。此痧之急者,如略有苏醒,扶起放痧,不愈,审脉服药施治。如发晕不醒,扶之不能起,必须审脉辨证的确,果系何因,先用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腐婢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多因产后气血亏虚,胃气本虚,败血上冲入胃,血与水谷相搏,气不宣通所致。轻则呕吐,重则呃逆,甚或败血停留,硬胀作痛。属产后危重症。宜服安胃汤(苏木、红花、丁香、延胡、郁金、
①《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八方。荜拨、白术、桂心、陈皮、肉豆蔻各三分,煨诃子二两,丁香、胡椒、炮姜、木香各半两,炮附子、厚朴各一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粥饮送下。治气劳,大肠时泄,不欲
即手第二指。又称次大指。《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
①俗称孤拐。即足外踝。《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在外者为外踝,俗名核骨。”②第一跖趾关节内侧的圆形突起。《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足大指本节后内侧圆骨努突者,一名核骨。”《灵枢·经脉》:“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灯台树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别名循际、长平、循脊、循元。位于脐中旁开2.5寸处。主治泄痢,纳呆,消化不良,四肢乏力,多汗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通阳法之一。宣散痹阻、温通阳气的方法。如胸痹证,因胸阳不振,浊阴上逆,痹阻气机,用栝蒌薤白白酒汤。
解剖部位名称。出《灵枢·忧恚无言》篇。又名小舌、蒂丁、蒂中、喉花、蒂中、帝中、帝钟。为口腔内软腭游离缘之向下突出者,张口作“啊”音即可见。其与咽前柱(舌腭弓)、咽后柱(咽腭弓)及喉核(腭扁桃体)共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