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十咳之一。《诸病源候论·咳嗽病诸候》:“十曰厥阴咳。咳而引舌本是也。”治宜刺大陵。参见十咳条。
病证名。《叶氏女科证治》:“形瘦血虚生热,而月水不通,此冲任内伤也。宜服人参四物汤(人参、当归、川芎、生地、白芍、知母、麦门冬、炙甘草、生姜、大枣)兼地黄丸。”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水蜈蚣之别名,详该条。
即出针。《素问·离合真邪论》:“候呼引针。”意指待病人呼气时出针。
见医学五则条。
见《河北中药手册》。即马蔺子,详该条。
病名。见《喉舌备要》。《喉科方论》:“此症发在喉中,左右舌俱黑色,此是肾经传来不治之症。患是症者,必大寒大热,盖伤色过度,肾绝故也。”治宜滋肾养液。用左归饮、六味地黄汤等加减。
【生卒】:1508~1600?【介绍】:明代医家。钱塘(今杭州)人。任当地医官,有较丰富的临证经验,并有门生数人。著述有《医林绳墨》一书,由其子方隅编集成册,由他自己校正而成书。另著有《脉经直指》、《
病证名。又名肥疮、燕口、口角疮。常因脾胃湿热上攻口唇,或先天遗毒所致。《诸病源候论》卷三十:“足太阴为脾之经,其气通于口;足阳明为胃之经,手阳明为大肠之经,此二经脉并侠于口,其腑脏虚,为风邪湿热所乘,
病证名。《叶氏女科证治》卷二:“妊娠遍身痠懒,面色青黄,不思饮食,精神困倦,形容枯槁,此血少无以养胎也,宜四物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