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著作。题金·张元素撰。1卷。此书即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一所载《腑腑虚实标本用药式》的内容。以五脏六腑为纲,述其本病、标病,以泻、补、寒、发等治法为目,类别有关药名。《本草纲目》所载未记撰人,此
即肝血虚。详该条。
古代南方对医生的一种称谓。此名称始自宋代,相沿至今。
舌诊著作。1卷。清·张登撰于1667年。据本书自序称,作者“取《观舌心法》(是继《伤寒金镜录》之后的舌诊专著,共记载137舌诊图,原书已佚),正其错误,削其繁芜,汰其无预于伤寒者,而参入家大人(指张登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木芙蓉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补阳还五汤条。
病证名。见《医略六书·杂病证治》。又称酒积泄、酒积五更泄泻。详各条。
亦称阴阳偏胜。病机的概括。人体内外、表里、上下各部分间,以及物质与机能之间,必须经常保持相对的阴阳协调关系,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这是健康的表现。疾病的发生及其病理过程,正是各种原因引致体内阴阳失却
宋代医事机构,属太常寺,源于唐太医署,下分九科专管培养学生。其中大方脉120人,风科80人,小方脉20人,眼科20人,疮肿兼折疡20人,产科10人,口齿兼咽喉科10人,针灸科10人,金镞兼书禁科10人
病名。系指乳蛾之由于阴虚而发。由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者,症见咽喉灼痛,晨轻暮重,至夜尤甚,口舌干燥或腰膝酸软,潮热盗汗,脉细数等。治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汤加减。由热灼肺胃之阴,致咽喉失养者,症见咽喉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