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经行头痛

经行头痛

病证名。亦名经来头痛经行辄头痛。指每逢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以头痛为主症的病症。多由气血虚弱、阴虚肝旺、肝郁气滞血瘀痰湿所致。若素体虚弱,或大病久病,失血伤气,经行时阴血下注冲任,气血益感不足,髓海失养,症见头痛头昏、心悸气短、神疲倦怠、经血量少,治宜益气养血,方用八珍汤加细辛蔓荆子;若素体阴虚或房劳所伤,肝肾亏损,精亏血少,经行或经后,阴血益虚、肝阳偏亢,阳盛风动,上扰清空,症见巅顶掣痛,头目昏眩,烦躁易怒,口苦咽干,治宜滋阴养血柔肝熄风,方用杞菊地黄丸钩藤、蒺藜;若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气滞不宣、血行不畅、瘀阻作痛,症见头两侧胀痛,胸胁苦满,时欲太息,经来不爽,经色暗,治宜舒肝解郁,和血理气,方用柴胡疏肝散;若瘀血内阻络脉,使清窍不利,不通则痛,症见头痛剧烈,痛如锥刺,治宜活血通窍,方用通窍活血汤;若脾虚中州失运,不能散津布液,聚为痰湿,经行脾气益虚,升降失司,浊邪上扰清窍,症见头重昏痛,胸闷泛恶、治宜化痰降浊,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

猜你喜欢

  • 红色舌

    即舌红。详该条。

  • 菊人医话

    书名。张菊人撰。本书汇集作者多年临床治案和经验论述,分温热病,风、劳、鼓、膈四大症,医案选案三部分。作者强调对古典医著原理则应着重领会其精神实质,在实践中创造性地灵活运用;用药治病必须因地、因时、因人

  • 肩尖

    经外奇穴别名。见《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即肩头,见该条。

  • 吴瑞

    【介绍】:元代药学家。著《日用本草》八卷。

  • 面热

    指面部热如火灼者。多因胃家郁热,或饮食不节,湿火上行,独燎其面所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面热者足阳明病。”治宜清泄为主。方用调胃承气汤、升麻黄连汤等。

  • 当脐痛

    病证名。《张氏医通·腹痛》:“当脐痛为肾虚、任脉为病,六味丸加龟板灰;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此为本虚受寒,小建中汤和之。”本证亦可由虫积引起。参见脐中痛、虫积腹痛条。

  • 睑硬睛痛

    病证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睑鞭睛疼。常由“风热痰火,及头风夹攻,血滞于睥所致。”(《张氏医通》卷八)。《审视瑶函》:“此症不论有障无障,但两睑紧硬而睛疼,若头痛者,尤急。……轻则内生椒疮,重则

  • 否(pǐ 匹)

    同痞。不通①指痞塞的证候。《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太阳所至,为积饮否隔。”《素问·五常政大论》:“备化之纪,……其病否。”“其病留满否塞。”《诸病源候论·瘘候》:“寒热邪气,客于经络,使血气否涩。”

  • 阴虚则内热

    出《素问·调经论》。指的是阴液亏耗过度,引起内热证的病机。主要表现为潮热、夜热或五心烦热,多兼有盗汗、口干、舌红、脉细数等症。治疗须滋阴降火。

  • 坐舌莲花风

    病名。《重楼玉钥》卷上:“坐舌莲花风,舌下浮肿多痰涎,初生一二瓣,渐至五六瓣,形似莲花。”即莲花舌。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