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补泻手法之一。指左右捻转补泻。见《针灸大成》。法以左转为顺,从子位转向午位,属阳,为补;右转为逆,从午位退向子位,属阴,为泻。女子则以阴为主,以右转为顺为补,左转为逆为泻。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七。多由肝肾亏损,阴血不足,发失濡养而成。其证为青少年或中年即见头发呈散在性花白,甚至全白。治宜滋补肝肾,益气养血。内服首乌延寿丹;亦可用何首乌一味,泡茶常饮;或桑椹糖浆
《血证论》卷七方。白芍药五钱,甘草三钱。水煎服。治瘀血发热。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撰《燕台集》5卷,已佚。
见《本草正义》。为梗通草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1461~1556【介绍】:明代女医家。字允贤。江苏无锡人。生平事迹未详。著有《女医杂言》一书。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盐麸子之别名,详该条。
出《素问·气穴论》。即阴跷脉的照海穴,阳跷脉的申脉穴,左右共四穴。
【介绍】:见陆渊雷条。
指急性热病少阴阴液耗伤,又见阳明燥实内结的三种急下证。《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清,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