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可表现为多种症状。《医学入门·痫》:“心痫,面赤,口张,摇头,马嘶。”《景岳全书》卷四十一:“面赤目瞪,吐舌啮唇,心烦气短,其声如羊者曰心痫。”《医林绳墨》卷六以痫症因惊
病名。《疫痧草》:“烂喉疫痧,以喉为主。喉烂浅者疫邪轻,喉烂深者疫邪重。”相当于猩红热。参见烂喉痧条。
润燥法之一。用甘寒滋润药物治疗津液损伤的方法。适用于津液不足等证。如热性病里热盛,损伤胃的津液,症见发热、口中燥渴,或吐粘滞白沫,或噎膈反胃,治宜生津养胃,可用麦门冬汤。如胃阴伤较重的,用益胃散。
病名。见《太平圣惠方》卷四十。《证治要诀·头痛》:“有偏正夹脑风,服川乌附不愈,用莲子草乌而愈者,此乃毒攻毒之意。”《杂病源流犀烛·头痛源流》:“有夹脑风者,两太阳连脑痛是也。宜透顶散。”参见脑痛条。
病名。指经久不愈的头痛症。《丹溪心法附余·风热门》:“久头痛病,略感风寒便发,寒月须重绵厚帕包裹者,此属郁热,本热而标寒。”《明医杂著》薛立斋注:“久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乃风毒上攻,有血虚者,有诸
【介绍】:参见吴正伦条。
出《药性论》。即防己,详该条。
根据阴阳转化的观点,认为阳热的病证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阴寒的病证,有如夏热转变为秋凉冬寒。一般由热转寒多因正气耗伤,属病情逆转。如热性病热极伤阴,阴竭而至阳脱,出现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脉微欲绝的亡阳证
病名。见《伤科补要》卷二。即尾骨伤。见尾闾骨伤条。
出《新修本草》。为蚱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