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素问·长刺节论》。又名疝气、横痃、膀胱小肠气、贼风入腹、小肠气、膀胱气、奔豚气、蟠肠气、肾系阴肿等。历代论疝,包括多种病证,范围较广。《诸病源候论》有五疝记载,《素问》、《儒门事亲》、《疡医
【介绍】:西汉时医生。是淳于意的弟子。
经穴别名。《针灸摘英集》:“通关二穴,在中脘穴两旁同身寸之相去各五分。”所指即阴都穴。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密蒙花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LR7。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厥阴肝经。位于小腿前内侧,胫骨内踝后下方,腓肠肌内侧头上部,阴陵泉穴后1寸处。另说“犊鼻下三寸”(《备急千金要方》);“犊鼻下一寸二分,向里横开寸半,下直中都
①《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八方。前胡、赤茯苓、桃仁(麸炒)、陈皮、鳖甲(酥炙)、煨诃子各一两,木香、枳实(麸炒)、桂心、槟榔、半夏(汤浸七遍去滑,微炒)各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生姜、
见汇刊经验方条。
指膝阳关穴。《素问·骨空论》:“鼠痿寒热,还刺寒府,寒府在附膝外解营。”马莳注:“阳关为寒府也。”位于膝外骨间,股骨外上髁上方凹陷处,是寒气喜中之处,故名寒府。见阳关条。
眼科病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此证由胃经血壅气滞而成。小儿多有之。眼皮外翻,如以舌舐唇之状。”即风牵睑出。详该条。
【介绍】:见刘文华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