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清·何梦瑶《妇科辑要》:“子宫脱出又名子肠不收。”详子宫脱垂条。
【介绍】:宋代医家。撰有《医门指要诀》,或名《医门指要用药立成诀》,一卷。已佚。
出《素问·宣明五气篇》。涎出于口,口为脾窍,故涎为脾液。参见五脏化液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碎米柴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①见《普济方》卷六十。指唇疔。《重楼玉钥》卷上:“凡上唇生一小疮,或一二枚者,初起红肿渐至下唇亦肿及面颊俱浮。若初起红赤发热作痒,痒后起小黄泡,切勿用破皮针,如生上唇中间者难治。若上唇赤肿直长出
病名。见《外科寿世方》卷二。即羊胡疮。详该条。
指变化不定、与病证不符的一种脉象。前人错以鬼祟、客忤等作为出现此脉的病因,故又名鬼祟脉。《脉诀指掌病式图说》:“凡鬼祟附着之脉,两手乍大乍小,乍长乍短,乍密乍疏,乍沉乍浮,阳邪来见脉则浮洪,阴邪来见脉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七。由肝脾二经火毒而成。此证生于腋下,坚硬若钉头,痒且痛,色紫黑,身有寒热,四肢拘急,烦躁作呕,痛引半身。宜服麦灵丹、蟾酥丸之类汗之。余参见疔疮条。
病名。指因湿聚而致的疝症。《景岳全书》卷三十三:“湿疝多为重坠胀满,然亦有痛者,……有不痛而久坠不愈者,是即疝之属。”参见疝、疝条。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八十九。即髌骨脱位。详脚膝出臼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