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经验方》。为何首乌之简称,详该条。
出《痘疹精详》。即奶麻,详该条。
病名。痧证之一。《痧症全书》卷中:“痰涎壅盛,喘急如锯,痛若喉蛾,但喉蛾内肿胀,痧只痛而无肿胀,形若急喉风,但喉风痛而不移,痧痛则无一定,且痧有痧筋可辨也。”《病源辞典》谓:多由热壅肺胃,痰涎壅盛,或
十五络脉之一。出《灵枢·经脉》。即足太阳络脉,见该条。
稸同蓄。饮食积滞,腹中胀满。《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太阴所至为稸满。”
①指腧穴。因穴位与脏腑经络之气相通,故名。《素问·气穴论》:“气穴之处,游针之居。”参见腧穴条。②经穴名。代号KI13。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胞门、子户。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位于腹正中线脐
即五脏之气。指五脏的机能活动。
参见痘科类编释意条。
病名。痘,包括天花和水痘。指产后适逢出痘。治宜大补荣卫为主,方用大补汤(黄芪、熟地、川芎、白芍、官桂、茯苓、人参、当归)。若痘出多者,则加连翘、大力子等;大便泻者,则加肉豆蔻、炮姜等。余按常例治。现天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卷四。即目眶岁久赤烂。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