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胸痹

胸痹

病名。出《灵枢·本藏》。①指胸膺部闷窒疼痛的一种病证。《肘后备急方》卷四:“胸痹之病,令人心中坚痞忽痛,肌中苦痹,绞急如,不得俛仰,其胸前皮皆痛,不得手犯,胸满短气咳嗽引痛,烦闷自汗出,或彻引背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本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胸痹心中痞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胸痹有按症情轻重分为胸满、胸痛者。参胸痛条。本病可见于冠心病、心绞痛等疾患。②指胃痹。《症因脉治》卷三:“胸痹之症,即胃痹也。胸前满闷,凝结不行,食入即痛,不得下咽,或时作呕。”

猜你喜欢

  • 黄芪汤

    ①《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方。黄芪、陈皮各半两。为末,每服三钱,用大麻仁一合研烂,以水投取浆水一盏,滤去滓,于银器内煎,后有乳起,入白蜜一大匙,再煎令沸,调药末,空腹,食前服。治老人虚秘。②《圣济总录

  • 证名。出《灵枢·五味》。又称口渴。①指自觉口咽干燥之证。多因肺胃有热,津耗血少所致。也可因水湿、痰饮、瘀血阻滞,或脾虚不运,或肾阳虚衰不能化气,使津液不能上承而致肺胃有热者,渴喜冷饮,便秘溺赤,苔黄脉

  • 臭烟

    见《闽南民间草药》。为野烟叶之别名,详该条。

  • 锁膈

    病证名。见《婴童百问》。慢惊风口生疮,不能乳食者为锁膈。小儿患慢惊风后,吐泻不止,因津液消烁,致脾虚肝旺,口内生疮。治宜平肝补脾,予服独参汤,或四君子汤;并以南星末敷足心。

  • 陈师文

    【介绍】:宋代医家。临安(今浙江临安)人。曾任尚书库部郎中、提辖措置药局等职。与裴宗元等人共同校正《和剂局方》而成《校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用方剂,多为丸散剂型,便于应用,其中有些剂型,虽有温燥之嫌

  • ①清凉、清冷。《素问·脉要精微论》:“腰足清也。”②清寒之病;清邪,即雾露之气。《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热病生于上,清病生于下。”《伤寒论·辨脉法》:“清邪中上,名曰洁也。”③澄清。与浑相对。《伤寒

  • 红肿涩烂沿眼

    病证名。见《审视瑶函》。症与眼弦赤烂同,参见该条。

  • 无虚虚

    治则之一。指治疗立法,切忌攻伐已经虚弱的正气。出《素问·五常政大论》。故对于气血不足,机能衰退的虚证,不宜用泻法或攻法,以免重伤元气而加重病情。

  • 救里

    同回阳救逆。详该条。

  • 索粉积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索粉积,食之失度而成积,胸腹间若有所梗也。宜枳实、莱菔子。方用紫苏汤。”亦可用紫苏浓煎汁加杏泥服,即散(见《世医得效方》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