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名。代号ST24。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腹部脐上1寸,旁开2寸处(《针灸甲乙经》),又云去任脉三寸。布有第九肋间神经分支,并有第九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通过。主治胃痛,
病名。即佛顶疽。见顶门痈条。
《疡医大全》卷三十四方。槐实、地丁、地肤子各等分,水煎服,或加蟾酥少许同服。治疔疮,及脑疽,恶毒。
病证名。指伤寒病的太阴、少阴、厥阴证而言。参见太阴、少阴、厥阴条。
综合分析之意。《素问·方盛衰论》:“持雌失雄、弃阴附阳,不知并合,诊故不明,……。”
见上海中医学院《中草药学》。为钩藤之处方名,详该条。
【生卒】:1596~1672【介绍】:明末清初医家。名笠,僧名独立、性易,号天外一门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博学多识,于诗文、翰墨、篆刻、医学无不精通。明亡后寓嘉兴濮院镇行医,乡居九年后去日本,剃度
证名。又名眉眶痛。为多种疾病常见之证候。①“眉骨者,目系之所过,上抵于脑,为目属于脑也”(《证治准绳·杂病》)。故诸阳经病或风热毒邪上攻下注于目睛者,遂从目系过眉骨,与眉骨相并而痛。若系心肝壅热或风热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病名。指咳嗽时心胸部隐痛者。《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心包络咳,心胸间隐隐作痛,宜以心经药治之。如丹皮、山栀、肉桂等。”参见心经咳嗽、咳嗽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