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难经·五十八难》。①指好发于夏秋季节的一种热性病。《医门棒喝·湿温》:“湿温者,以夏令湿盛,或人禀体阳虚多湿,而感四时杂气,遂成湿温。虽四时皆有,而夏秋为多。湿热二气胶粘,淹缠难愈。如从下受
经外奇穴名。出《针灸大全》。原说位在“中极两旁各二寸”,今多据《针灸大成》定位于脐下4寸(中极)再旁开3寸处。有腹内、外斜肌,腹横肌;并有腹壁浅动、静脉,髂腹下神经及其伴行的动、静脉通过。主治妇女不孕
经穴名。代号BL36。亦作扶承。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肉郄、阴关、皮部。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大腿的后面,臀下横纹中点处。布有股后皮神经,深层为坐骨神经;并有与坐骨神经并行的动、静脉通过。主治腰、骶、臀
病证名。慢惊风的一种类型。见《证治准绳·幼科》。又名脾风、虚风。多因吐泄既久,脾虚气弱,肝失濡养所致。症见闭目摇头,面唇发青发黯,额上汗出,四肢厥冷,手足微搐,气弱神微,昏睡不语,舌短声哑,呕吐清水,
证名。指精液稀薄。见《辨证录·种嗣门》。其症泄精稀薄,常与滑精早泄并见,每影响生育。多因心肾不足所致。宜温壮心肾。用济火延嗣丹、补天育麟丹等方。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喉内忽有气结塞不通,世谓之狗咽,此由风热所作,与喉痹之状相似。”似指因各种咽喉疾患(如喉痛、喉痹等)所致之气道阻塞于咽喉,而呼吸声如狗喘之状。治宜疏风宣肺,清热利咽。可
【介绍】:见张锐条。
病证名。出《婴童百问》。指小儿脘部痞满结痛,多因热邪蕴于胸膈,与胃脘留饮相搏,致脏腑不得宣通,营卫运行不畅所致。临床表现为心下脘腹满而坚,按之啼哭,乳食减少,身热,大便不通等,治宜疏利大便,破结散气为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大便不通,灸挟玉泉相去各二寸,名曰肠遗,随年壮。”并有注谓:“一云二寸半。”近代多以中极穴旁开2.5寸定位。本穴《腧穴学概论》名肠道。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神门,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