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脚气

脚气

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三。古名缓风壅疾,又称脚弱。因外感湿邪风毒,或饮食厚味所伤,积湿生热,流注腿脚而成。其证先见腿脚麻木,酸痛,软弱无力,或挛急,或肿胀,或萎枯,或发热,进而入腹攻心,小腹不仁呕吐不食心悸,胸闷,气喘,神志恍惚,言语错乱等。治宜宣壅逐湿为主,或兼祛风清热,调血行气等法。《医学正传·脚气》:“故为治者,宜通用苍术白术之类以治其湿,知母黄柏、条芩之类以去其热,当归、芍药、生地黄之类以调其血,木瓜槟榔之类以行其气,羌活独活以利关节而散风湿,兼用木通防己川牛膝之类引药下行及消肿去湿。”常用方剂鸡鸣散、济生槟榔汤防己饮等。《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等方书中,有大豆、乌豆、赤豆治脚气的记载,可用作辅助疗法。脚气有干脚气湿脚气之分。湿脚气中又有寒湿脚气湿痰脚气湿热脚气湿毒脚气等。此外,还有风毒脚气瘴毒脚气脚气冲心脚气入腹脚气迫肺等多种类型。又有按六经分类者。详各条。

猜你喜欢

  • 外治寿世方初编

    书名。4卷。清·邹存淦撰。刊于1877年。本书仿《理瀹骈文》体例,辑录了临床各科疾病的多种外治法的治疗方药,共分68门,约2200余方。

  • 雄黄草

    见《陕西中药志》。为白屈菜之别名,详该条。

  • 虚中积

    病证名。指脾胃虚弱而挟有积滞。由脾胃素虚,加之乳食不节而形成。《证治准绳·幼科》:“其候浑身微热,不思饮食,昏昧神缓,抱着一似睡未觉,肚热足冷者,多因吐泻大病及攻击之后而得此候。”治宜补益消积。用参苓

  • 华南地丁

    见《中药志》,为龙胆地丁之别名,详该条。

  • 精寒

    病证名。见《辨证录·种嗣门》。又称精冷。其症泄精清冷,多影响生育。因命门和心包火衰所致。治宜温补心肾。用温精毓子丹、胜寒延嗣丹等方。

  • 伤损喘逆

    病证名。《症因脉治·喘症论》:“伤损喘逆之因,或饱后举重,或饥时用力,或号呼叫喊,伤损脏腑。”症见喝喝喘急,张口抬胸,不能接续,或胸胁作痛,或吐紫血。脉或促或结,大小不均,如至数不清,按之散乱者,多属

  • 平补

    补法之一。属缓补法。即用甘平和缓的补益药治疗疾病,多用于上焦久病、体质虚弱、病势发展较慢者。如心虚血少,惊悸失眠,用平补正心丸。

  • 息高

    形容严重呼吸困难,喘促短气,张口抬肩的状态。《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伤寒论后条辨》:“夫肺主气,而肾为生气之源,盖呼吸之门也,关系人之生死者最钜。息高者,生气已绝

  • 六气

    ①人体气、血、津、液、精、脉等六种基本物质。因其均发生于后天水谷精气,故名。《灵枢·决气》:“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六气者,各有部主也,其贵贱善恶,可为常主,然五谷与胃为大海也。”②风、热

  • 经气

    运行于经脉中之气,亦称脉气。是先后天精气的结合物而运行、输布全身,不但指经脉的运动功能和经脉中的营养物质,而且是整体生命功能的表现。《素问·离合真邪论》:“真气者,经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