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汪光爵条。
病名。即外症状如粟米样的一种喉风。见《喉科种福》卷四。多由肺胃蕴热,复感外邪所致。初病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继则咽喉肿,形如粟米,小于珍珠,根盘红赤而顶黄,散布于喉中,口内异常疼痛。治宜人参败毒散发表;
病名。即生于肘部上端的肿瘤。见清·高梅溪《外科图说》卷三。
【介绍】:见朱震亨条。
即胆气不足。详该条。
见《四川常用中草药》。即水黄连,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外台秘要》。即冲阳,见该条。
古病名。指食后少顷即下利完谷。《医说》引《史记》:“思风者,饮食下嗌而辄出不留。”《张氏医通·大小府门》:“餐泄者,史记名思风。水谷不化,湿兼风也。风邪干胃,木来贼土,清气在下。升阳除湿汤。若饮食下嗌
病证名。出《素问·三部九候论》。又名陷睛翳、睛陷、目睛缩入。多由肾阴亏损,正气大虚所致。症见眼珠向眼眶内退陷。《素问·三部九候论》:“目内陷者死。”本症见于重病或虚证久病者,为正气衰竭之象。参见膏伤珠
见《滇南本草》为荭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