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包括产后发热、产后乍寒乍热。详各条。②《张氏医通》卷十一:“产后因气血虚弱,脾胃亏损而发寒热,皆不足证。经云:“阳虚则恶寒,阴虚则内热。若兼大便不通,尤属气血枯槁。切禁发表降火,……下血过多。寒热而
①见《草药手册》。为山梗菜之别名。②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龙舌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世医出身,家贫,刻苦读书,因母病故而潜心学习家藏医方,治病多效。并用所得报酬周济穷人。著有《保婴集》,未及完稿而死。
又名胎证、胎中病。指婴儿满月以内有病者(元·朱震亨《幼科全书》)。也指小儿周岁以内有病者(《幼科发挥》)。多由胎禀不足,或儿母妊娠时调摄失宜以及胎毒等引起。文献所载胎寒、胎热、胎肥、胎弱、解颅、五软等
病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二。系指咽喉红肿疼痛,或肿疼连及胸前,项强而喉颈如蛇缠绕之状者。《儒门事亲》卷三。《疮疡经验全书》卷一:“夫缠喉风属痰热,咽喉里外皆肿者是也。”又谓“此症因胃肾有热,内枯
书名。3卷。清·潘名熊撰于1865年。本书记述以内科杂病为主的常见多发病30余种的证治,内容简要,方治多属自订经验方,颇多可取,并附医案若干。现有《三三医书》本。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竹节三七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感受寒邪、湿热所致的胃脘痛。寒症多见于中气素寒,热症多见于内有积热患者。《症因脉治》卷一:“外感胃脘痛之症,向无此症,偶值时令暴寒,心下闷痛,恶寒厥冷,二便清利,口吐冷沫,此寒邪入胃,凝结痰
方书。3卷。日人曲直濑道三纂辑,曲直濑玄朔补辑。汇辑在日本广泛应用的医方并加简要解说。分感冒、伤寒、中寒、中风、中暑、中湿、霍乱、泄泻、痢疾、疟疾等48门,收正方283首,附方46首。诸方大多出自中国
书名。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编。本书根据老中医刘寿山对骨伤科疾病的经验整理而成。上篇总论正常人体的筋、骨、及手法、诊断、用具、用药等;下篇分别介绍全身各部位的骨折、脱位、伤筋及内伤四类疾病的整复手法、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