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舌疔

舌疔

病名。《医宗金鉴》卷六十六:“舌疔舌上生紫皰,其形如豆寒热憎。”由心脾火毒所致者,症见舌生紫皰,其形如豆,坚硬而疼痛,并兼发热恶寒。初起宜泻火解毒,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等加减;或外擦紫雪散,或噙化蟾酥丸。由瘟疫火毒上炎所致者,舌疔大如樱桃,或红或紫,疼痛肿胀、易致化脓出血。《温热经纬·余师愚疫病篇》:“舌上发丁,或红或紫,大如马乳,小如樱桃,三五不等,流脓出血,重清心火,宜本方(即清瘟败毒饮)增石膏犀角连翘银花。舌上成坑,愈后自平。”治宜解毒消肿。可选用粘子解毒汤、清瘟败毒饮等加减。亦可外擦紫雪散。

猜你喜欢

  • 解处

    解剖部位名。见《伤科汇纂》卷二。即关节。详该条。

  • 黄精丹

    即九转黄精丹,见该条。

  • 食痹

    病名。出《素问·脉要精微论》。《素问·至真要大论》:“食痹而吐。”王冰注:“食痹,谓食已心下痛阴阴然,不可名也,不可忍也,吐出乃止。此为胃气逆而不下流也。”《杂病源流犀烛·胃病源流》:“惟肝气相乘为尤

  • 疠风衄血吐血

    证名。为疠风兼证。出《疠疡机要》上卷。血虚者服四物汤加人参、白术;气虚者用补中益气汤;肾虚者宜服六味地黄丸;肺胃热者用犀角地黄汤。

  • 御药院同监

    金代医官职称。为御药院低等医官,官阶从九品。参见御药院条。

  • 崩砂疳口风

    病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多由心脾之热内蕴,胃中腐气薰蒸所致。《咽喉经验秘传》:“舌下牙根上肿赤,口内作臖、作热,牙根渐烂;亦脱牙为患。”治宜清胃泻火、解毒。可选用三黄凉膈散、清胃散、导赤散等

  • 脚下痛

    证名。指脚底肌肤、筋脉着地作痛。《素问·藏气法时论》:“脾病者,身重,善肌,肉萎,足不收,行善瘈,脚下痛。”多由脾病湿盛所致。本证可见于痿、痹、脚气等病证。

  • 药味别名录及续录

    书名。共2册。高洁编。刊于1919年。本书是北京药行商会为药业人员查检常用商品药材的别名而编印的一种工具书。书中所用检索方法也是根据药业人员的习惯而制定,与一般按笔划、部首者不同。分正、续二册,约包括

  • 柞子

    见《本草纲目》。为橡实之别名,详该条。

  • 甘寒生津

    润燥法之一。用甘寒滋润药物治疗津液损伤的方法。适用于津液不足等证。如热性病里热盛,损伤胃的津液,症见发热、口中燥渴,或吐粘滞白沫,或噎膈反胃,治宜生津养胃,可用麦门冬汤。如胃阴伤较重的,用益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