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三。即一粒金丹第一方。见一粒金丹条。
即门牙。详该条。
病名。《外科正宗》卷二:“又有一种蛔虫瘤,生于胁下。”据文献记载:日久瘤体破溃,有“蛔虫”自出。宜大补元气,服人参养荣汤。
指手太阴肺经的经气衰竭。主要证候是爪甲枯,毛发焦折。《灵枢·经脉》:“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太阴者,行气温于皮毛者也,故气不荣则皮毛焦;皮毛焦则津液去皮节;津液去皮节者,则爪枯毛折;毛折者,则毛先死。
即失笑丸,见该条。
见《岭南草药志》。为鹰不泊之别名,详该条。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五方。生地黄、麦门冬各五钱。水煎服。治上焦血热而致的耳窍时流鲜血,尺脉虚数者。
古病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八。又名卒中。详见卒中①。
病名。见《外科大成》卷二。即生于尾骨上端的外痈。因其为坐马着力之处而得名。鹳口疽大多由此转化而成。参见该条。
病名。清·何梦瑶《妇科辑要》:“子宫脱出又名子肠不收。”详子宫脱垂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