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黄帝素问宣明论方条。
【介绍】:见章楠条。
经穴名。见《西方子明堂灸经》。即下巨虚,见该条。
【介绍】:明代官吏。号柏斋。怀庆(今河南北部)人。1502年中进士,曾任南京右副都御史等官职。他认为医学可以养生,强调士大夫如果不留心医药,一旦有病,由庸医治疗,将要误事。所以在官事余暇,留心养生之术
皮肉相交处。《灵枢·官针》:“先浅刺绝皮,以出阳邪。”
见《广西中草药》。为黑面神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多因孕后血虚,经络、脏腑失荣,中于风邪所致。中于经络者,症见肌肤不仁,手足麻木,口眼歪斜,甚则半身不遂;中于脏腑者,症见卒然昏倒,痰涎壅盛,不省人事。惟孕妇患此症不可以
见《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八。即龟鹿二仙胶,见该条。
①见《浙江中药资源名录》。为芋儿七之别名。②见《杭州药用植物志》。为蒲公英之别名。各详该条。
鼓膜之俗称。在耳孔之底,系传导声音之重要器官。参见耳及皮膜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