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即软水黄连,详该条。
见《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即鲜黄连,详该条。
【介绍】:参见程邦贤条。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使君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红三七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清·王子固《眼科百问》。属鱼子石榴证。详该条。
疾病反映于体表呈带状的敏感区域。穴区带疗法就以此为依据。它与敏感点(或压痛点)不同,前者为“面”,后者为“点”。
书名。3卷。清·郭志邃撰于1675年。作者鉴于痧胀病症发病多、传变快,治不对症,命在须臾,遂搜求前人有关学术经验,总其大纲,撮其要领。上卷列痧胀发蒙论、痧胀要语及痧胀脉法;中卷、下卷结合实际治例,叙述
【介绍】:见卢复条。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三方。乌药汁七匙,枳壳汁、木香汁各五匙,白芍药汁二十匙,灶心土一钱,炒砂仁三分。将后二味煎汤,冲诸汁服。治食痹,胃痛上支两胁,里急,饮食不下,膈咽不通,食入即痛,吐出乃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