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参见吴谦条。
即导法。详该条。
①音义同浮。《素问·水热穴论》:“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吴崑注:“肌肤浮肿曰胕肿。”《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太阴所至为重胕肿。”②音义同腐。《素问·异法方宜论》:“其民嗜酸而食胕。”《素问·风论
病名。见《竹林寺女科秘方》。亦名经水乍多乍少。多因肝郁脾虚,久而阴虚生热,冲任失调所致。症见经来血量或多、或少不定,兼见面色萎黄,头目眩晕,饮食不思,五心烦热等。治宜先用清凉散(黄芩、知母、当归、丹皮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月经不调。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十八。五疳之一。详五疳条。
病证名。出《育婴秘诀》。属走马牙疳之一。为疳毒蚀于喉头环状软骨部位,发生溃烂的症候。治法详牙疳条。
蛔虫。古文献中的蛕、蚘,均为蛔的异体字。参见蛔虫条。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经漏。详该条。
见《诸病源候论·五鬲气候》。即膈气。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