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互相依存,双方均以对方存在为自身存在的前提,即所谓“阳根于阴,阴根于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阴阳学说多以互根的观点说明脏与腑、气与血、功能与物质在生理上或病理上的联系
证名。指肺热壅阻,气机失畅引起的腹胀。《症因脉治》卷三:“肺热腹胀之症,喘息倚肩,不得仰卧,烦闷咳逆,腹胀胸痛,常胀不退。”多因肺素有热,或膏粱酒湿,火热熏肺,肺热焦满,壅阻气道所致。治宜清肺为主。喘
体表部位,指尾骶部。亦作尻骨的简称。《灵枢·经别》:“足太阳之正……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于肛。”参见尾骶骨条。
【介绍】:元代医生。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为宋宗室后裔,原以儒为业,后得禁方,治病有奇验。
出《本事方》。为蝼蛄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多因肝郁化火犯肺,或阴虚肺热,以致肺络损伤,经期血随火动上逆。症见经行衄血。肝火犯肺者,兼见急躁易怒,口苦咽干或咳,治宜平肝泻热,方用丹栀逍遥散加郁金;阴虚者,兼
【生卒】:1753~1830?【介绍】:清代医家。字献廷,号九峰。丹徒(今江苏镇江附近)人,迁居浙江月湖。精研医学,游于扬州,以医名当地。1796~1820年(嘉庆年间)为皇家所征用,人称王征君,因重
【介绍】:见刘渊然条。
灸法名。出《针灸资生经》。又称自灸。是以药物敷贴肌肤后,局部起泡如灸疱,因而得名。今称药物发泡灸。古代文献上所载天灸法较多,如毛茛灸、斑蟊灸、旱莲灸、蒜泥灸、白芥子灸等,详各该条。
证名。指胃火炽盛而出现的证候。《校注医醇賸义·胃火》:“胃火炽盛,烦渴引饮,牙龈腐烂,或牙宣出血,面赤发热,玉女煎主之。”《类证治裁·火症》:“治六腑火,胃火牙疼,颐肿,清胃散。”参见胃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