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少海,见该条。
五种泄泻的总称。①《难经·五十七难》:“泄凡有五,其名不同。有胃泄,有脾泄,有大肠泄,有小肠泄,有大瘕泄。”②《宣明论方》卷十:“五泄有溏泄、鹜泄、飧泄、濡泄、滑泄。”详各该条。
即补气止血。详该条。
骨名。出《灵枢·背腧》。又名膂骨。即第一胸椎棘突。
【生卒】:十三世纪【介绍】:宋代儿科医生。槜李(今浙江嘉兴)人。因念小儿之疾苦,惟疮疹皆不可免,而治疗之间,毫发一差,死生随异,乃广求古人之议论,证以己所闻见,撰成《痘疹论》3卷。
出《针灸甲乙经》。即远道刺。见该条。
出《食疗本草》。为苦竹笋之简称,详该条。
见《广东中药》,为独脚柑之别名,详该条。
宋太医局医学分科有口齿兼咽喉科。即喉科。详该条。
证名。指患者自视眼前常有黑花如飞蝇状。《圣济总录》卷一百零九:“肾水既虚,肝无以滋养,故见于目者,始则不能瞩远,久则昏暗,时见黑花飞蝇。”为多种内障眼疾常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