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热炽盛引起的实热证。以胃肠、肝胆实火为常见。其证候表现为高热、头痛、目赤、口苦口干、渴喜冷饮、烦躁、腹痛拒按、胁痛、便秘,甚或吐血、衄血,或发斑疹,舌红、苔黄干或起芒刺,脉数实等。治宜清热泻火为主。
盒式藏针用具。多用金属制成,内部分成若干小格,安放不同长度的针具,便于临床消毒和应用。
证名。肺藏魄,肺经之汗称为魄汗。《素问·生气通天论》马莳注:“肺经内主藏魄,外主皮毛,故所出之汗,亦可谓之魄汗也。”一说魄白古通,魄汗即白汗。参见白汗条。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指未婚女子由于瘀血阻滞,以致经闭后小腹坚硬有块,攻刺疼痛。治宜活血行瘀。方用通经散(刘寄奴、当归、穿山甲、赤芍、红花、延胡索、莪术、乌药、丹皮、牛膝、三棱、肉桂、朱砂)。
证名。出《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肺经津气不足而致的喘急。小儿虚喘的发生,多由元气不足,或因病后体虚,或因久咳不止,以致肺气虚弱,不能清肃下降所致。症见喘而呼吸短促,痰声低微,面色白,额上有汗,
见《广西药用植物图志》。为白背三七之别名,详该条。
①见《药材资料汇编》。为南沙参之处方名。②见《本草从新》。为荠苨之别名。各详该条。
病名。《圣济总录》卷二十:“痹虽异状,然皆本于三气,寒气多者,谓之冷痹。其证令人脚膝痠疼,行履艰难,四肢麻,身体俱痛,甚则有一身不随者。”治冷痹,脚膝疼痛,行履艰难,可用巴戟天汤,脚膝疼痛无力,可用牛
书名。2卷。明·童养学注。刊于十七世纪中期(崇祯年间)。本书上卷为诊法部分,又名《新刻增补王叔和脉诀图注定本》,内有佚名氏《增诊家指掌》及王叔和《脉诀》(包括《脉赋》等内容)。其中收载了诊脉、脉象、望
①肺气实而声音嘶哑的病理。多由于感受外邪而致。有寒热之分:①外感风寒,内遏于肺,寒气凝滞,肺气失宣,开合不利,可突然声音嘶哑。②风热燥邪,灼伤肺阴,或寒郁化热煎熬津液,痰热交阻,肺失清肃,亦见声音嘶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