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证似阴的证候。症见恶寒,但不欲盖衣被;手足冰冷,但胸腹灼热,下利纯水,但夹燥粪或矢气极臭者;脉沉,但重按弦滑有力;并见烦渴、咽干、口臭、舌苔白干、小便黄等。多因外感邪气化热传里,阳盛格阴所致。
综合性医书。8卷。清·徐大椿撰于1764年。卷1通治方;卷2~8内科杂病、时病、五官、妇、儿科病证证治。按病证分门阐述,辨证治疗以《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古典医籍的论述为本;宋以后诸方则采
六律中的六阳律之一。详六律条。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生于颈上痒痛,衣领拂之即剧云,是衣领楷所作”。本病好发于项部,皮损初起为有聚集倾向的扁平丘疹,皮色正常或呈淡褐色,久之丘疹融合成片,皮肤增厚干燥,稍有脱屑,呈阵性剧痒。
病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六。即尸注,详该条。
坤为地,元为根元。指大地为生长万物的根元。《素问·六元纪大论》:“布气真灵,总统坤元。”
【介绍】:明医学家。精儿科,尤善治痘。提出医生必须目视指切,意度心推,权衡斟酌,随机应变,庶无一偏之患。因此,将先贤所论及平素亲验之方,撰成《痘疹大成集览》三卷,《汪氏痘书》一卷(1577年),堪为后
【介绍】:清末医家。字雪渔,歙县(今属安徽)人,为当地喉科名医郑宏绩之长子。少攻举子业,后承继家学,潜心医学,撰有《伤寒金匮经方简易歌括》、《医汇简切》、《医学正义》、《痘治正名类参》、《愚虑医草》、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莎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婴童百问》。即聤耳,脓耳,缠耳,底耳和囊耳。均由风水入耳,内有积热上壅而成。若不早治,久则成聋。详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