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观澜
【介绍】:
见赵术堂条。
【介绍】:
见赵术堂条。
病证名。出《灵枢·杂病》。指鼻出血。《诸病源候论·鼻病诸候》:“血性得热,则流散妄行。从鼻出者,谓之衄。”也有统指鼻、齿、耳、目、舌以及皮肤不因外伤的出血者。详见鼻衄、衄血等条。
出《素问·血气形志篇》。指循行经过上肢的六条经脉,包括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阴肺经。
出《素问·脏气法时论》。泛指心之阴、阳、气、血不足的各种病证。一般症状为心悸,心痛,怔忡,气短,健忘,易惊,心中闷闷不乐,睡卧不安,面色不华,自汗,盗汗,肢麻,舌淡胖嫩,或嫩红,脉虚或促或结或代。参见
病证名。《银海精微》:“翳膜下生向上,谓之逆翳。”详逆顺生翳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鸡骨香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针灸甲乙经》卷九。又称腰脚痛。详该条。
同大趾。《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是主脾所生病者……足大趾不用。”
经外奇穴名。见《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1974年版)。即胃管下俞。见该条。
即出针。《素问·离合真邪论》:“候呼引针。”意指待病人呼气时出针。
出《广西通志》。为含羞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