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①《内经》十二脉之一。浮疾脉象。《诊家正眼》:“曰躁者,且浮且疾也。”②手足躁动或躁狂的症状。③证名。指身体躁动、躁急,或手足扰动不宁。有阳躁、阴躁之分。阳躁因火热所致。《素问·至真要大论》:“诸躁狂越,皆属于火。”《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躁扰,躁动烦热,扰乱而不痱,火之体也,热甚于外,则支体躁扰,热甚于内,则神志躁动。”《卫生宝鉴·补遗》:“躁为躁愦,皆为热证。”阴躁多因阴火炎上或阴盛格阳所致。《医碥》卷四:“躁者,手足扰动不宁也,……肾火为阴火,炎则躁。”《杂病源流犀烛·烦躁健忘源流》:“外热身躁曰躁,故躁者,并身外热躁也,……外热属无根之火,其原本于寒。”《类证治裁·烦躁》:“若不烦而躁,欲卧泥水中,但饮水不得入口者,此为阴盛格阳。”可选用附子理中汤、附子四逆汤等方。参见烦躁、阴躁、阳躁条。

猜你喜欢

  • 脾实

    证候名。指脾为邪气所壅滞。多由饮食积滞所致。《景岳全书》卷一:“脾实者为胀满气闭,或为身重。”治宜消导、运脾等法。

  • 鬻(yù 育)婴提要说

    见述古斋医书三种条。

  • 费伯雄医书二种

    丛书名。清·费伯雄撰。刊于1863年。包括《医醇賸义》、《医方论》二种。详各条。

  • 足趺

    足背。同足跗。

  • 针助教

    太医署教师职称。负素协助针博士的教学活动,官阶从九品下。参见太医署、针博士条。

  • 医理元枢

    丛书名。12卷,附余2卷。清·朱青恬辑。刊于1753年。共7种:《运气要略》、《脉法心参》、《医方捷径》、《伤寒论注》、《金匮要略注》、《妇科辑要》、《幼科辑要》。

  • 人死后的躯体。《素问·缪刺论》:“五络俱竭,令人身脉皆动,而形无知也,其状若尸。”

  • 瞳人反背

    病证名。指瞳人倾偏一侧之严重者。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瞳人反视。证见眼“珠斜翻倒转,白向外而黑向内也”(《审视瑶函》)。本症为神珠将反之严重者,目珠斜倾于一侧,其黑睛可全为眼眶所掩没。属目偏视之重

  • 不嗜食

    证名。指自觉饥饿,但不欲食。多由寒湿阻胃或脾胃运化失常所致。《灵枢·大惑论》:“胃气逆上,则胃脘寒,故不嗜食也。”治用平胃丸、泻脾丸、茱萸丸、升阳益胃汤等。

  • 目见黑花飞蝇

    证名。指患者自视眼前常有黑花如飞蝇状。《圣济总录》卷一百零九:“肾水既虚,肝无以滋养,故见于目者,始则不能瞩远,久则昏暗,时见黑花飞蝇。”为多种内障眼疾常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