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一枝黄花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口唇干燥,甚则裂开的症象。《温疫论·数下亡阴》:“津不到咽,唇口燥烈,缘其人阳脏多火而阴亏。今重亡津液,宜清燥养营汤。设热渴未除,里证仍在,宜承气养营汤。”多因阴津不足,脾热炽盛所致。治宜养阴
见《广西中药志》。为苦石莲之别名,详该条。
唐代官方在京师设置的种植药材和培养药材种植人员的机构。属太医署。择良田300亩为园,设药园师,以时种莳,收采诸药。招收年在16~20岁的一般民间青年,共八人,作为药园生,随药园师劳动学习。学成可升药园
证名。出《素问·异法方宜论》。挛为曲而不伸之状,常与拘、急并称,如拘挛、挛急、多属筋病。可分虚实寒热四证。《证治准绳·杂病》:“《内经》言挛皆属肝,肝主身之筋故也。……有热,有寒,有虚,有实。”虚挛多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脱力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清·翟良《痘科类编释意》。痘疮收靥时发热的证候。详收靥条。
【生卒】:约540~630【介绍】:隋唐间名医。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人。以专长治疗骨蒸病(结核病)而著名。他诊治疾病重视切脉识病,批判那种“不能别脉,莫识病源,以情臆度,多安药味”的医生。据载陈国柳
《素问》篇名。本篇主要说明诊病时,必须依据法度,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遇到疑难的病情,更须周密观察,详细分辨,从不易辨别的症候当中,辨别出异同来,才不致因粗率的诊断而贻误病机。文中列举了脾、肝、肾等病为
见《实用中草药》。为臭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