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以奇经八脉的八个穴位配伍应用的方法,见《针灸指南》。其法将八脉八穴按其作用相合配为四对。如内关与公孙相配,主治心、胸、胃部疾病。外关与临泣相配,主治目、头侧、面颊部疾病。后谿与申脉相配,主治颈、项、
五噎之一。出《诸病源候论·否噎病诸候》。多见于思虑过多者。《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思噎者,心悸动,喜忘,目视,此皆忧恚嗔怒,寒气上入胸膈所致也。”参见五噎、噎条。
病证名。见徐大椿《女科指要》。多因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肝郁化热,湿热蕴结流注于厥阴,以致前阴漫肿、疼痛。因脾虚者,兼见倦怠乏力,食少便溏,治宜健脾利湿,方用四苓汤;因肝经湿热者,兼见心烦易怒,口苦胁痛,
见《药品化义》。即薏苡仁,详该条。
病名。疟疾之一。指疟之三日一发者,亦称三阴疟。《素问·疟论》:“时有间二日或至数日发,或渴或不渴,其故何也?岐伯曰,其间日者,邪气与卫气客于六府,而有时相失,不能相得,故休数日乃作也。”《杂病源流犀烛
指呼吸短促困难。《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金匮要略心典》卷中:“无寒热,无新邪也,而乃短气不足以息,当是里气暴实,或痰或食或饮,碍其升降之气而然。盖
指大肠。大肠能传送糟粕,形成粪便,排出体外,故称。《灵枢·本输》:“大肠者,传道之腑。”
研制方。见《新编中成药手册》。熟地黄、肉苁蓉(蒸)、女贞子(盐制)、骨碎补、淫羊藿、鸡血藤、莱菔子(炒)、狗脊(盐制)、牛膝。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3克,每服一丸,一日三次,温开水送服。功能补肾强骨,
脏腑经脉专著。4卷。清·李潆撰于1676年。本书前3卷阐析身经内容,以问答形式对人体全身各部位,如12经脉及脏腑等予以详细阐释;以图表表明五脏六腑位次,附各脏腑形式图等;以身经脉说阐论各种脉象及诊脉法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四。又名掖痈、夹肢痈、挟痈、夹痈。多由肝脾二经结热,气滞血凝所致。初起皮色不变,漫肿无头,日久方疼,乃生寒热;或初起患处即红肿热痛,身发寒热。初宜服柴胡清肝汤,外敷冲和膏;若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