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金匮要略编注

金匮要略编注

书名。24卷。清·沈明宗编注。刊于1692年。初名《张仲景金匮要略》,1693年重刊时改题本名。沈氏以世传的《金匮要略》刊本“编次失序”,与张仲景原著有所出入,并认为“从来著书立言,必先纲领,次及条目”,因将《金匮要略》重予编排,以序例冠于首,将以下的方论部分略予贯串整理,使之趋于条理。其所加释文,或有一些较好的见解。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曹炳章将其改名为《沈注金匮要略》。

猜你喜欢

  • 本事方释义

    10卷。旧题清·叶桂释义。撰于1745年。作者注释《本事方》的重点是该书所记载的药物配伍、药性和归经等内容。原系稿本,1814年由叶氏曾孙叶澹安校勘原文后予以刊行。

  • 星香丸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一方。天南星、半夏、陈皮(去白)各三两,香附(皂角水浸一伏时,晒干)二两。为末,姜汁糊为丸。治气嗽,脉浮洪滑数,兼上气喘急,痰涎凝结,或如败絮,或如梅核,甚如吐脓血,将成肺痿

  • 小叶山绿豆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碎米柴之别名,详该条。

  • 手腕痈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上。即腕痈。见该条。

  • 叶后珠

    见《四川中药志》。为珍珠草之别名,详该条。

  • 鸡髻花

    见《闽东本草》。即鸡冠花,详该条。

  • 百乳草

    见《本草图经》。为百蕊草之别名,详该条。

  • 升阳益胃

    是升发脾阳,以治脾虚气陷,胃失降纳之法。脾升则健,胃降则和。临床用于劳倦伤脾,胃阳不振,表现为体重肢困、怠惰嗜卧、恶风厥冷、口苦舌燥、饮食无味、食不消化、大便不调等症,用升阳益胃汤等。

  • 铺地虎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血盆草之别名,详该条。

  • 膀胱俞

    经穴名。代号BL28。出《脉经》。属足太阳膀胱经。膀胱之背俞穴。位于骶部,平第二骶后孔,距骶正中线1.5寸处。当骼后上棘内缘下与骶骨间凹陷中;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布有第一、二骶神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