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亢、吭。颈前部;喉咙。《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不搤其肮。”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老鸦糊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外科大成》卷三。即酒刺、粉刺。详各该条。
病证名,指小儿肾与膀胱有热而致小便淋沥的证候。《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小儿诸淋者,肾与膀胱热也。膀胱与肾为表里,俱主水,水入小肠,下于胞,行于阴,为小便也。肾气下通于阴,阴,水液之通路,膀胱津液之府
古刺法名。十二刺之一。《灵枢·官针》:“赞刺者,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是谓治痈肿也。”指治疗痈肿的针刺方法。其法在患处将针直入直出,反复多次地浅刺,使之出血。以其反复浅刺,后刺赞助前刺,故名赞
指七情之气所伤的病证。①《诸病源候论·七气候》:“七气者,寒气、热气、怒气、恚气、忧气、喜气、愁气。凡七气积聚,牢大如杯,若拌在心下腹中疾痛欲死,饮食不能,时来时去,每发欲死,如有祸状,此皆七气所生。
证名。见《兰室秘藏·头痛门》。指头脑不爽利及视物模糊的感觉。《东医宝鉴·外形篇》:“此由风湿热痰涎郁于精明之府,故头目不为清爽。宜川芎丸、防风散、川芎散、沃雪汤、清神养荣汤。”肝阳上亢、气郁等均可引起
推拿手法名。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法同太极磨子手,而活动范围较大。参见太极磨子手条。
综合性医书。4卷。清·钱一桂撰于1818年。本书纂述《内经》、《难经》及历代诸家医书,以“改古今之同异,辨议论之经验,分诊治之优劣”(见凡例)。卷1脉法、治则及杂论;卷2内科、妇科主要疾病诊治,重点阐
即鳖甲煎丸,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