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阳疟

阳疟

病名。①指三阳疟。见《类证治裁·阴疟》。详见三阳疟条。②泛指在表、在阳、在气、在腑之疟。《医学入门·疟》:“疟疾先要阴阳定。阳为外感邪气,其间阳为风暑,有汗;阴为寒湿无汗。阴为内伤气虚,其间阳为气虚,阴为血虚。阳为升,发在春夏;阴为降,发在秋冬。阳为腑,邪浅与荣卫并行,一日一发;阴为脏,邪深横连募原,不能与正气并行,故间日蓄积乃发,或三四日一发,久则必有疟母。阳为日发,邪浅,荣卫昼行背与脊故也;阴为夜发,邪深,荣卫夜行胸与腹故也。又有二日连发住一日者,及日夜各一发者,乃气血俱受病也。阳为子时至巳,阴为午时至亥,如发寅卯而退于申未,或发未申而退于子丑,皆谓之阴阳不分,须随症用药,趱卑或移时分定阴阳,然后阳疟截住,阴疟升散。”参见疟疾条。

猜你喜欢

  • 陈三锡

    【介绍】:见陈良佑条。

  • 赵兰亭

    【介绍】:清代医家。字延海。天台(原属浙江会稽)人。采集众说,收录秘方,辑成《伤科秘旨》一卷(1852年刻)。

  • 九气

    指引起气机紊乱的九种致病因素。《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其中炅即暑热,劳指过劳。

  • 尿孔

    尿道外口。

  • 本草经疏辑要

    药物学著作。8卷。清·吴世铠撰。刊于1809年。本书现存的清刊本附有朱紫垣《痘疹》1卷,吴氏自撰《集效方》1卷,共10卷。内容系据缪仲醇《本草经疏》的内容,撷其精要,并作了适当的调整和增补。卷1为治疗

  • 神授汤

    《证治准绳·女科》卷三方。橘红、桔梗、紫苏、人参各一钱,炒五味子三分。加生姜,水煎服。治上气喘急,不得卧。

  • 白饮

    即米汤,以其色乳白,故名。《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五苓散方条下:“上五味,白饮和服方寸匕。”米汤送服药散,有助胃气以行药力的作用。

  • 苏木散

    《痧胀玉衡》卷下方。又名二十九号升象方。苏木二两,白蒺藜、红花、玄胡索、桃仁各一两,独活三钱,五灵脂七钱,降香、姜黄、赤芍药各六钱,大黄五钱,乌药、三棱、莪术、陈皮、青皮、皂角刺、香附(酒炒)各四钱。

  • 史载之

    【介绍】:见史堪条。

  • 酒厥

    厥证之一。指酒后四肢厥冷,不省人事的病证。《证治汇补·伤酒章》:“大醉之后,忽然战慄,手足厥冷,不省人事,名曰酒厥。”又“酒后发厥,四肢俱冷,不省,先以姜汤灌下,然后服药,不可即投寒剂。”《杂病源流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