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出之阳

阴出之阳

阴分之邪,出于阳分。指深伏内脏的病邪,损伤脏真,而反映于外在的脉象精神的变化。《素问·宣明五气篇》:“五邪所见:春得秋脉,夏得冬脉,长夏得春脉,秋得夏脉,冬得长夏脉,名曰阴出之阳,病善怒不治。”张志聪注:“内为阴,外为阳,在内五脏为阴,在外皮肉络脉为阳,在内所伤之脏气而见于脉,故名曰阴出之阳。”

猜你喜欢

  • 紫上黄苔干燥舌

    全舌紫色,舌中有黄燥苔。多因脾胃脏腑素热,或嗜酒积热,或燥火内盛,或误服温补药所致,均属里实热证,宜攻下泄热。若有表证,宜解表通里(见《伤寒舌鉴》)。

  • 妊娠肠风下血

    病证名。《陈素庵妇科补解》:“妊娠五、六个月,胎气已成,忽患肠风,此风淫伤胃所致。……迁延不愈,胎必受损。治法祛风清燥、除热凉血;或久则用涩脱之剂、宜安荣散。”(白芍、当归、生地、熟地、黄芩、槐角、地

  • 巴豆贴脐法

    水肿的外治法。用巴豆、水银粉、硫黄,共研匀成饼,先用新棉一片,包药布脐上,外用纱布缚约一时许,自然泻下恶水,待下三、五次,去药。食粥调补止泻。适用于湿盛,水肿腰以下为重,男儿阴囊皆肿,兼有腹痛者(《医

  • 地不荣

    见明·范洪《滇南本草图说》。即地不容之别名,详该条。

  • 朦昧

    证名。见《素问·气交变大论》。一作蒙昧。指神情昏昧,意识不清,如有物蒙蔽之状。

  • 痰稀白

    属湿痰、寒痰。若兼咳而声音重浊,鼻塞,多为外感风寒。

  • 铜人内景图论

    书名。郑守谦撰。本书介绍人体解剖、生理学(包括脏腑、经络、经穴)及胎儿发育等,是一种中西医合参的著作。书中也收入一些涉及八卦及基督教的内容。1923年长沙明道中医学校出版石印本。

  • 陈并

    【介绍】:宋代人。著《医鉴后传》1卷。

  • 八华

    经外奇穴名。见《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位于背部,以两乳间距离的1/4(即2寸)为边,作等边三角形。将一角顶置于大椎穴上,底边呈水平,下两角是穴;再将此三角角顶放在上一三角底边中点,其下两角也是穴,如

  • 痫黄

    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痫黄,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言语,四肢无力,好眠卧,口吐粘涎者,宜服茵陈汤方。”参见黄疸有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