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面针麻醉

面针麻醉

针刺麻醉法之一。是在面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针刺麻醉法。即按针麻要求在面针刺激点上针刺以进行手术。临床上可根据手术部位选取相应的刺激点,如股骨颈三刃钉内固定术可选取股点,胃切除术可选取胃点等;并可根据“肺主皮毛”、“心主神明脏象学说的理论选用肺点止切皮痛,用心点以镇静安神。其操作方法参阅面针疗法条,一般多采用手法运针,额区、鼻区、眼区等部位则以电针更为适宜。

猜你喜欢

  • 根下红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红根草之别名,详该条。

  • 气淋

    病证名。诸淋之一。又名气癃。为尿有余沥结涩不通的症候。《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气淋者,肾虚膀胱受肺之热气。”《圣济总录》:“肾虚则不能制小便,膀胱挟热则水道涩。肾虚膀胱热,则胞内气胀,小腹坚满,而生

  • 刺楸皮

    见《陕西中草药》。为刺楸树皮之简称,详该条。

  • 火消

    见《本草纲目》。为消石之别名,详该条。

  • 案扤(wù 务)

    按摩导引之意。机,动也。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又作案抏、案玩。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扤,也谓按摩而玩弄身体使调也。”案同桉;机通玩,意义均同;即按摩和活动肢体的意思。

  • 苏子桃仁汤

    见《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卷八十八。即加减苏子桃仁汤,见该条。

  • 气营两燔

    亦称气营同病。燔,焚烧;指火盛,亦即气分和营分邪热炽盛的病证。症见壮热、烦渴、神志昏迷,甚则透发斑疹、舌绛苔黄燥等。治以清气凉营为主。

  • 嗅鼻瓜蒂散

    《卫生宝鉴》卷十四方。瓜蒂十四个,母丁香一个,黍米四十九粒。为末,每用半字,临卧先含水一口,嗅药入鼻。治黄疸,遍身如金色者。

  • 蜜蜂毒素

    见《药材学》。即蜂毒,详该条。

  • 卤咸

    出《神农本草经》。即卤碱,详该条。